818期货学习网 > 期货书籍 > 从60个指标数据看懂宏观经济 >
2014-07-12 21:37 来源:818期货学习网
调控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依据
固定资产技资价格指数是为国家科学地制定、检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为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科学、可靠依据的重要数据。
1990年,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开始制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编制方案,1991年起开始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每个月发布一次。
我们要了解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范围很广,是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另外,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也可作为固定资产。
我们知道,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这些资产的经济活动,也就是固定资产的再生产活动。包括设备的更新改造、厂房的新建和改扩建等很多方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我们说通过这些经济措施,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为经济增长创造基本的物质条件。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就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额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数据指标。我们知道,固定资产投资额是由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完成额和其他费用投资完成额三部分组成的。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应首先分别编制上述三部分投资的价格指数,然后采用加权(不同部分重要性不相同)算术平均法计算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指数。
我们举个例子,2008年(以上一年为100),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指数为112.9,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指数为100.6,其他费用投资指数为105.4,经过加权计算,这一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为108.9。这个数据可以表明,2008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一年增加8.9个点。它准确地反映了我们国家固定资产技资的规模、速度和其他年份的比较变化。
投资拉动不应是长期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靠投资拉动。一般来说,投资拉动型这种模式也只是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较为适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缺陷与弊端将逐渐显现。当前,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短缺经济中商品供不应求的时代已经结束,产业结构正面临深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的深刻转型,低水平的投资扩张带来的更多是产能过剩,以致造成需求不足,价格下降,最终引发通缩的压力,这些都不利于推动我国工业化水平的升级。我们说,国家应当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和投资模式,提高投资效率,避免低水平投资周期的重演。
目前,如果仅仅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必然出现一系列问题,我们看看会出现哪些问题。
首先看第一个方面,我们说,投资拉动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步会降低。根据经济学理论,投资作为对未来生产的资本要素投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这没有问题,但它存在边际效益递减效应。所谓边际效益递减效应,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就是人在持续享用同样商品时,享用第一件商品所带来的效果是最大的,第二件商品也还可以,但是会比最初的那个效果要差些,随后接下来享用同样商品时,效果就会依次逐渐下降,直至到达某个数量时,再继续享用该商品已经基本不会带来什么效果了,有时甚至还会带来负效果,会出现厌倦、难受的感觉。
同样的道理,我们说,如果这种常规的投资持续下去,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边际效益递减的后果。如果技术水平不变,随着投资额的不断扩大,单位资本的产出效率是逐渐递减的。这种递减效应在投资积累的早期还不太显著,但是随着资本累积量的增加就会逐渐突显出来。
第二个方面,粗放式固定资产投资的迅猛增长会带来许多问题,包括带来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巨大需求。但最主要的威胁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增速过猛与货币信贷投放偏多相互推动、互为因果。如果任凭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势必导致我们国家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银行呆坏账增加,金融风险加大等问题。我们知道,依靠高投资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但是不具有可持续性。投资拉动的高增长,使环绕污染和资源过度开采的宏观成本居高不下。实际上,我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被严重低估,再加上如水等的资源定价比较扭曲,企业大多不承担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所以,高投资的粗放型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同时给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带来巨大压力。当前我们国家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成为最大的发展瓶颈之一。
第三个方面,单纯依靠投资拉动,会引起供求失衡。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通过扩大投资,创造投资产品需求,增大本年度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从而拉动GDP增长。从上面我们讲的GDP支出法核算角度,包括投资(固定资本投资)、最终消费、净出口三大部分。消费与出口是最终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也是经济生产的最终目的。所以,消费与出口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我们知道,投资与消费和出口不同,投资具有二重性。它是本年度的最终需求,能够在数量上增加当年的数额,但它同时又是未来生产的资本要素投入,现在的投资将形成未来的生产能力。而且投资与消费的关键区别是:投资并不是经济生产的最终目的,它最终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服务的。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就存在着当前投资与未来消费需求是否相匹配的问题。所以我们说,通过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后果要比扩大消费和出口复杂得多。因此,当二者不匹配时,就很容易引发供求失衡。
最后一方面,投资对消费存在挤出效应。一般所说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而引起的私人消费或私人投资降低的效果,在这里是指投资占用原本用于消费的资金,导致消费萎缩。因为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是GDP分配的3大流向,投资的扩大通常意味着当年消费比例的降低,造成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我们从一个家庭的角度举例说明,一个工薪家庭一年收入是一定的,如果今年贷款买房子,以后每一年要还贷,那么家庭平常消费开支必然大大减少。这就是总量固定,一方挤占,另一方缩减。
近一步看挤出效应,我们说,政府扩大投资是需要资金的,那么资金怎么筹措呢?如果发行国债为投资支出筹资,我们知道,政府出售债券相当于收回流通中的部分资金,则市场上资金减少,如果增加税收筹资,这样会使私人和企业收入减少,也会使市场资金减少,这些显然都会影响市场的消费能力。市场上流通的资金减少,利率就会升高,利率上升减少了私人投资,也使人们放弃当前消费,储蓄意愿增强。
因此,投资扩大往往导致对消费的抑制,或者说,投资的扩大是以消费减少、储蓄增加为前提的。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这种挤出效应还是相当明显的。
通过上面这些分析,所以我们说,投资拉动促进我们国家经济增长,不应是长期模式。
© Copyright 2014 818期货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04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