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期货学习网 > 期货书籍 > 从60个指标数据看懂宏观经济 >
2014-07-12 22:28 来源:818期货学习网
贫困怎么界定?
农村贫困率是农村贫困人口在农村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用百分数表示,这个数据主要反映农村的贫困状况。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9年的3597万,贫困率从31%下降到3.6%。到2010年贫困率又有进一步的减少。我们这里讲农村贫困率,并不是说城镇就不存在贫困问题,只是因为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贫困问题更为突出。
我们知道,要确定贫困人口的数量,首先要做的就是界定什么是贫困。不同的国际组织、不同的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贫困标准。1990年,世界银行为了比较各国的贫困状况,对各个国家的贫困标准进行了研究,发现在34个有贫困标准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中,贫困标准从每年200多美元到3500美元收入不等(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将各国货币表示的贫困标准换算成美元)。其中,12个最贫困国家的国家贫困标准集中于275-370美元。因此,世界银行在1990年用年收入370美元作为衡量各国贫困状况的国际通用标准。同时,为了有效地反映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埃及、肯尼亚等国的贫困状况,世界银行将275美元(约合1天0.75美元)作为国际通用的赤贫标准,用于比较各国的极端贫困状况。
按照1985年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每年370美元收人的高贫困线,很快被简化成“1天1美元”的贫困标准。目前,虽然各国的物价水平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变动,贫困标准的实际数值也已经不再是1天1美元了。但是,在贫困状况的研究和衡量中,人们仍然习惯将“1天1美元”作为贫困标准。这个贫困标准之所以能被广泛采用,一是因为它简单明了,容易记忆:二是因为其测算基础是最贫困国家的贫困线,“1天1美元”比较符合人们对贫困生活水平的大致想象。这个贫困标准在2000年被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采用后,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我们看一看其他国际组织的情况,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确定贫困标准有另外的思路,是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收入的50%~60%作为他们的贫困线,如果收入低于这个标准,就可以认为是处于贫困状态,这样的家庭、人口就被认定为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我们再看看美国的情况,2002年美国政府制定的贫困标准是:如果一个四口之家,父母年龄都在65岁以下、有两个18岁以下的孩子、年收入低于18244美元,这个家庭就是贫困家庭;如果一个成年人的年收入低于9183美元,这个成年人就属于贫困者。
我们国家把农村贫困标准作为识别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和计算农村贫困率的标准。我国现行的农村贫困标准是1986年由国家统计局在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得出来的,以后根据物价指数变动逐年调整。1985年我国农村贫困标准是人均年收入206 元人民币,1999为625元人民币,2007年调整到785元人民币,2008年提升到1196元人民币。低于这些贫困标准的人就是贫困者。
我们上面所说的贫困标准是一种绝对贫困标准,是只能维持个人或者家庭的简单再生产和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也就是说不会“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房不避雨”,是一种生存贫困线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困除了“吃、穿、住、行”,还涉及教育、医疗和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更何况,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扶贫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原来的以维持生存为基本出发点的农村贫困标准,已不足以反映农村居民在发展自身能力方面的基本需要。标准过低,势必把大量事实上的贫困者排斥在贫困认定之外,使他们得不到公共财政应有的救援和扶助,分享不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我国的农村贫困标准与世界银行规定的“1天1美元”标准有较大的差距。虽然我国逐步提高了扶贫标准,但我们的扶贫标准依然难以达到国际标准。另外,即使根据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的贫困标准——“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平均收入的50%作为贫困线”来计算,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农村与“国际接轨”的贫困标准至少应是“人均年收入2900多元”,我们的标准差距还是很大的。现实要求我们确定与国际接轨的贫困标准,不仅要体现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还要体现人的发展需求和国家的经济实力。所以,彻底消除贫困,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还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城乡二元结构——漫长的终结之路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农村。所以消除贫困、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突破二元经济的局限,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化。我们讲一元经济结构,就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融合而形成的经济结构。工业化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是典型的一元经济结构。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指的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一种经济结构,大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以大规模和资本密集型生产为特点,城市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农村仍然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大量采用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农村的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当然,我们经济发展了,在农业内部也出现了二元结构:某些经济发展较快、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比如有的平原地区早已采用机械作业;而经济发展缓慢、土地耕种条件较差的地区,如丘陵地带和一些偏远的西部地区在农业生产中仍然采用传统方式,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
改变二元结构之路“漫漫其休远”。我们知道,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化首先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变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使农业与工业相一致。现代农业的一个特点是机械作业,集约经营,这涉及到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非农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而开发出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地貌的农业科技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更要有巨大资金投入和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我们再看,直接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转移相关的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这些可都是牵动社会经济的大局问题。我们说,一个可能的途径是推动小城镇的发展。城镇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自然的经济发展过程,单靠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动会有后遗症,欲速则不达。另外一个是做强、做大中心城市,靠第三产业的发展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所以,城市化应该是一个由工业革命引起的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城市(镇)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城乡二元结构转化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促进教育公平,城乡公共服务均等,这又需要更大范围的改革。对此,我们国家还有大量工作要推进:构建符合市场规则且行之有效的农业生产支持体系,有条不紊地推进城乡分割、地域分割的户籍制度改革;把握时代发展机遇,构建符合市场规则且行之有效的农业生产支持体系,促成工农业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保护和调节机制等。
© Copyright 2014 818期货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04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