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入门基础知识,818期货学习网

通知公告
2019年期货公司最新排名个股期权基础知识AA类顶级大公司开户,手续费加1分钱微信扫一扫,财富管理好期货最新手续费期货最新保证金一手期货多少钱一手50ETF期权多少钱

第四章 黄金的生产及投资者分类

2014-10-16 20:04   来源:818期货学习网



黄金既然是一种商品,就必然可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其价值进行衡量。在1982年6月间,伦敦金的价位都是低于每盎司300美圆。十年后,到了1992年,黄金的价格又再一次的再底部徘徊,达到了328美圆一盎司的水平。仿佛在某一个价位上,黄金的价格就会的到一定的支撑。这时,许多的投资者就会大量的买入黄金,从而黄金的价格就又会上升。
 
     那么,黄金的底价是什么呢?其实际价值又是怎样的呢?
 
 一、黄金的生产价格
 
     随着技术的进步,找矿、开采、提炼等的费用一直在降低,黄金成本呈下降趋势发展。沙特金矿多为富金矿,2002年间其黄金开采成本仅为111美元/盎司,而当时南非等世界最大产金国的黄金年平均开采成本价较高,在285美元左右。
 
     实际上,黄金并无什么底价,其价格跟生产成本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在2002年间世界的黄金波动较大,平均价格在320美圆/盎司左右,最低价格为年初的280美圆一盎司。也就是说,由于炒家的存在,会将价格推高一点。不过,在人们纷纷抛售黄金,黄金充斥市场的时候,黄金的基本价格是存在的。按常理说,黄金的价格不会低于其生产成本。不过,除了生产成本以外,各项运输、店铺经营成本,也会使黄金在从金矿向市场的流动过程中产生价值加入,增加其成本。黄金的各个大,基本上不会以低于其黄金开采成本的价格来沽出黄金生产。
 
     正如以上的数字所显示,各个生产国之间的成本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原因在于矿砂含量的多少。同样是一盎司的黄金,假如要处理好几倍含金量较低的矿砂,生产成本自然要高出一些。为了防止利润的下滑,黄金的生产商都会在金价较高的时候,迫不得已利用生产成本较高、含金量比较低的矿砂来熔取黄金。由于这一部分矿砂的含金量比较的低,期间的产量不会很高,因此不会撤动金价而造成损失。而且,在高金价时利润较高,可以弥补一下高生产成本的损失。与次相对应,当金价在谷地徘徊时,生产那些低含量的矿砂会令成本上涨,管理层必然会选取一些含金量较高的矿砂进行提炼,以降低生产成本适应金价低和利润低的情况。
 
     在评估黄金的价钱时,还要明确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从金矿的开采者到批发商将黄金投放到市场上的过程中,所有的中间人都会从中赚取利润,从而黄金的价格就会进一步的被抬高。除了从中赚取利润以外,这一部分中间人还担当着促进全世界黄金从金矿到市场的流通的职责。
 
     从这个流通过程来看,首先,矿场先将铸造好的金条交货给第一个批发商,这时所订出的交易价就是矿场交货的标准价格。这个价格只是每天挂牌公布,其计算方法完全由业内人士制定。在金商从矿商手中购得黄金以后,金商之间也会进行交易。但是由于交易的数量比较大,因此其交换价格通常会低于市场上的零售价格大约左右。
 
     综上所述,在评估黄金的底价时,既要注意到黄金的生产成本,又要注意到黄金交易流程中中间商人所占到的利润。
 
  二、黄金市价的其他决定因素
 
     很多人都习惯用黄金的生产成本价来衡量某一种投资是否是低价。比如说,当黄金的生产成本是300美圆一盎司时,一旦金价跌到300美圆以下,根据生产成本这一概念,就是买如的时机。因为这部分投资者会认为,跌破成本价以后就不会有人再继续开采黄金了。与此相对应,如果生产成本不变,当价格升到400美圆一盎司时,就应该低价卖出。因为成本较市价要低,这样就会引致大量的生产采掘,以致供应过求,市价必然会降低。
 
     但是实际的情况却并非这么的简单,这样进行价格预测不然会有不周到的风险。
 
     1、就是在一个国家里的不同金矿,都会产生不同的生产成本,又何况是世界上的那么多国家呢。因此,不可能又单一的生产成本价格。
     2、有的时候,虽然生产成本价高过商品市价,但是考虑到要发放工资,而且设备已经是已有之物。进行生产比不进行生产的损失要少得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得生产商都不会停产,能收回多少就算多少。
 
    3、在黄金得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得副产品,例如白银、铜、锌、铀等金属元素。就算金价要比开采成本低,但是副产品会带来巨幅的收益,同样还是不会停止开采。
 
    4、有许多的国家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得发展,都会对一些行业提供补贴,其中也会包括黄金采掘业。这样一来,即使黄机得成本高于市价,生产商在获得补贴得情况下,仍然会进行黄金生产。因此,市价未必会因为开采成本而自动到底。
 
     5、从市场得供求关系来看,决定市价的应该是供求而不是生产成本和底价。即使生产成本低于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如果在市场上黄金供给量大于需求量,金价也很难,止跌回升。
 
    但是,根据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说法,会不会有一天在供给很大时,黄金变得如废铜烂铁一样全无价值呢?
 
    其实,人类一直在寻求一种货币。这种货币如果能够得到大家得公认、容易流通、容易兑换其他得商品、购买力稳定又有保值的功能,那就是最理想不过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的经济强盛,英镑自然就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国际性的流通货币。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得经济开始走下坡路,美国摇身一变成为了领导经济潮流得超级大国,英镑的地位自然也就被美圆所取代。当时,全人类都似乎找到了最理想得币值。美国政府同时也做出承诺,凡持有有美圆者都可以随时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由于金价官定,美圆和黄金从此达到了可以平起平坐的地位。
 
     事与愿违,在二战之后,美国政府得负担逐渐增加,收支开始出现赤字。再加上其后得越南战争,美圆得流通量已经远远得超过了美国政府得黄金储备量,美圆兑换黄金得承诺也根本没有可能得到履行。在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取消美圆可以随时兑换黄金得承诺,而让金价自由得浮动。
 
     美圆和英镑都曾经担任过国际货币这种角色,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都能保证自己国家的经济能够永远强劲。因此,只有一种货品,能够在几千年里为人类提供储蓄、防身、保值之用,它就是黄金。
 
     黄金的历史极其的久远,已成为了世界上公认的国际货币,被列为资产货币中最具有保值性得一种。比如说,在世界性的租界市场中,黄金被人们广泛的用作贷款的抵押品;1992年欧洲共同市场将市场单一化,其中的一个安排就是计划将黄金列为欧洲货币体系中资产组合的一个重要部分。
 
     黄金是一种天然的矿产,不能被毁灭、十分的稀有而且其纯度能够被准确的测量;黄金本身有一定的价值,不但可以当作钱来使用,而且也是各种饰品的首选材料;黄金的性质十分的稳定,有很好的沿展性,不容易蒸发、被腐蚀且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正是由于黄金的这些特性,因此根本不能被其他的金属所取代,而且被广泛的用于工业的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更将黄金储备存量不断的增加起来,显示黄金真的具有保值和稳定金融体系的功能。使其在经济社会中拥有德高望重的地位。
 
 三、黄金投资者分类
 
     黄金买卖投资者,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是:黄金的长线投资者,黄金的中期投资者及黄金的短线投资者。
 
    1、 黄金的长线投资者
 
     长线投资黄金,一般都是将黄金作为长时间的储蓄进行囤积,而不希望卖出黄金取回本金。其动机主要是基于政局和战乱的因素所致,有的也是为了防范通货膨胀对自己资产的不利而买入黄金。黄金的长线投资者一般不会轻易的沽空自己的黄金存货,除非到了非不得已的情况,与那些见价格合适就卖出而获利的投资者有很大的区别。长线投资者把购买黄金作为一种储蓄,不管金价是高是低,都照常的买入。通常是实行每月一金的政策,定期买入。
 
    2、黄金的中线投资者
 
     中线投资黄金的人士,才能算是真正懂得投资的人士。中线投资者只会在黄金价格在低位时买入,然后在高价处沽出,以获得买卖之差价,扩大投资的利润。当中线投资者看好黄金的前景,预期金价即将上涨的时候,可以借机购入金币、金条、金元宝等形式的实金,也可以购入黄金矿场的股票。
 
     中线投资者跟长线投资者略有不同:前者只有在对未来的金价进行预以后,在能够预期实现其投资利润的时候才会进行黄金的投资;而后者对于黄金的价格根本不与理睬,不管是否获得利润,都会进行黄金的投资。
 
     中线投资者获取利润的机会成本和代价,就是愿意承担金市的风险。在黄金市场上的投资,可以更好的完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当一个人在做股票投资的时候,他同时可以进行黄金的投资,这样除了可以令自己的投资多元化以外,还可以收到分散风险的收益。当到达满意的价位时,中线投资者可以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将自己的资金收回,把手头的黄金抛出,而不会长时间的持有黄金。
 
     3、 短线黄金炒家
 
     短线黄金炒家对黄金只是抱着投机的态度,希望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利润。一般这些投资者只会参与黄金期货、黄金期权等黄金远期和约的交易,这些投资工具的持有可能只有几分钟或者长达几个月,将套期保值的风险完全承担。虽然这种投资有很大的风险,当中有很大的投机性,但是却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很可观的利润。
 
     黄金的投资做法很多,风险的大小可以进行选择。但是不管进行何种方式的投资,都理应懂得黄金的用途、黄金的基本分析、影响金价的各种因素和各种投资方式及其相应所承的投资风险。毫无原则的投资者,必然不会在黄金市场上获得长期的成功。
期货手续费【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期货套利【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上一篇:第三章 黄金的供给和需求(2) 下一篇:第五章 为何投资于黄金

联系我们|投稿中心|广告合作|网站地图|免责声明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42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