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峰
结缘,初次“亲密”接触并不甜蜜
“1994年5月进入公司,一开始就是公司交易部的一名普通员工。”回忆起当年,许一峰说,他自幼就非常喜欢数字间的变化,大学读的是会计专业,同时也对金融投资领域一直保持着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许一峰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当时刚刚兴起的期货行业。
作为一种新型投资工具,期货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刚刚被引入国内不久,便显现出极大的市场号召力。期货交易场所在国内遍地开花,上市品种不断推出,投资者的热情如火山喷发般炙热。在刚入行的许一峰看来,期货市场充满着新奇和未知。
然而与期货市场的初次“亲密”接触却并不甜蜜。“记得自己指导客户的第一单交易是在1994年年底。”即便时隔20年,许一峰依然记忆犹新。当时,一位客户拿着5万元做绿豆期货,50手的多单在上午不长时间一手就赚了500点,账面盈利2.5万元。没料到的是,到了下午行情突变,很快就一手亏了800点。“当时的心情糟透了,真是一言难尽。”许一峰回忆说。
杠杆投资,双向交易,看似并不复杂的期货交易产生的种种变化着实令许一峰着迷。“最早的时候,客户和我都在猜主力动向,没有人去总结市场规律。”许一峰说,在当时无序的市场中,有人拿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而更多的人则被市场所淹没。
为了探寻交易的奥秘所在,许一峰曾经坚持盘后打印品种价格图形去研究,也看了不少交易、技术分析类的书籍,但是他总感觉和眼前的市场并没有太大关系。“其实市场规律还在起作用,只是和当时不少客户一样,对于市场规律和交易本质是无知、盲动的,自己根本没有领悟到。”他颇有感触地说。
专注,洞悉期货交易之美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经济的不景气拖累铜价一路下行。“当时有一个客户老是觉得铜价应该涨,于是价格越低就越买涨。”许一峰说,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客户,虽然自己对于铜价的走势有不同看法,但也只能尊重客户的意见。尽管那一波大跌行情中铜价偶有反弹,但客户最终还是被迫斩仓出局。
“也就是在那一波铜价下跌中,一位同事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许一峰回忆道,自己的这位同事持续看空让客户获利颇丰。在经过仔细了解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这位同事此前有铜现货贸易背景,很早就注意到现货市场铜销售不畅,基于期现价差将逐渐收敛的交易逻辑,果断建议抛空。“这一次让我真正认识到什么是趋势,趋势的力量有多大,在趋势面前,交易者应该怎样去应对。”许一峰说。
在经历过初期的爆发性增长之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期货市场开始有些“虚火旺盛”。特别是随着一些市场风险事件接连出现,监管机构开始集中清理整顿国内期货市场。客户离场、期货公司主营业务萎缩、从业人员缩减,2000年前后国内的期货行业几乎到了“冰点”。
“那个时候每天想的就是怎样生存。”回忆起当年期货行业的“寒冬”,许一峰深有感触地说,虽然还在不断寻找开发客户,帮助客户寻找交易的机会,但结果却是客户和机会越来越少,业务仅仅是勉力维持。这一时期,除了日常工作之外,许一峰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梳理总结过往指导交易的经验,等待着冬去春来的时刻。
随着国内期货市场清理整顿结束,又加上加入WTO之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期货新品种陆续推出,投资者重新回到市场,中国期货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也给“冬藏”之后的许一峰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2004年天胶和铜期货的一波大涨中,我的操作建议给客户带来了巨大的盈利。”许一峰回忆说,2003年年底上期所修改了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对天胶等几个品种的涨跌停板及保证金比例进行调整,可能由于是在元旦前发布,市场对其关注度并不高。但是随着元旦后天胶的突然涨停,许一峰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机会。“打到涨停板需要巨大的市场能量,而且这样的能量释放会有一定的持续性。”于是,他迅速建议客户隔日交易立即砍空翻多,其后的连续涨停让客户赚了不少。随后,许一峰又利用对期现价差的研究,建议客户做多铜期货,最终也帮助客户实现了大幅度的盈利。
“期货是一个小众行业,交易者一定要有悟性。”从最初懵懵懂懂逆势交易,到后来胸有成竹,在总结自己指导客户交易的经验时,许一峰认为,撇开一些天赋因素之外,真正成功的交易者对品种、行业甚至宏观面都需要有深刻的理解,要有悟性,这样的悟性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要持续不断专注钻研。
转型,从普通员工到管理者
在进入公司的第10个年头,一次顺理成章的调岗让许一峰开始向管理者转型。
“2004年,公司要我负责管理交易部门,任务只有一个—收入增加50%。”许一峰称,从交易部的老员工到独当一面的部门经理,自己有心理准备,但是公司下达的任务就有些搞不懂了。此前一年公司交易部人员7名,收入240万元。但到了自己接手时,交易部人员减少到4个人。“这个任务指标怎么定下来的,我有疑问,但既然是任务我就必须要完成。”他说。
许一峰给人的感觉是外向并乐于交流,对于这样的性格,他解释说,这一方面是自己性格中活泼因子较多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过去多年不断与客户打交道练就出来的。在交易部门经理的岗位上,不论是培养新人组建团队还是开发客户,这样的亲和力都令许一峰事半功倍。
“在交易部当经理时,既负责交易指导又同时管理部门,还要负责开发市场,时间过得非常充实。”许一峰说,当时典型的一天是从每天9点钟开盘指导交易起,11点半结束,中午稍事休息就又投入下午的交易及部门事务性工作,有些空余的时间就跟客户聊天探讨市场行情,再有就是看看书、喝喝茶。到了2004年年底总结时,许一峰带的交易部在人员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不仅完成了公司下达的业务计划指标,甚至还有大幅度的超出。“直到最后离开交易部,人员一直保持在七八个,但业务指标却一直位居全公司前列。”许一峰自豪地说。
到了2008年9月,许一峰被提拔为上海中期期货总经理助理,除了兼任交易部负责人之外,他还负责公司其他几个业务部门的管理工作。“从这个时候开始明显感觉到转型的不易了。”许一峰表示,管一个部门跟管几个部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要去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而且还要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辅导帮助,此外还要规划下达部门工作指标,自己花在交易指导方面的时间在减少,关注度也在下降。
“从公司的角度来讲是用人所长,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则是顺势而为。”许一峰喜欢用交易术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说,尽管向公司管理岗位的转变不是自己的初衷,但是公司的要求指引个人向前走,自己就必须顺势而为。到了2010年,许一峰升任公司副总经理,管理范围拓展到驻外营业部。“那时候公司一半业务归我管理,中间也会更多牵涉到与各地证监局、协会等方面的沟通与协调,自己离交易越来越远了。”许一峰说。
在被公司日常管理工作占用不少精力的同时,许一峰仍坚持率队参加大商所前几届十大研发团队评选活动,并且连续四年上海中期的农产品(000061,股吧)、化工品团队都跻身十大团队之列。“评选事关整个公司形象与荣誉,中间有模拟交易环节,这个模拟盘比自己当初指导客户做实盘还紧张。”许一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有时自己在出差途中,但还会抽时间看盘,制订交易计划,甚至包括品种具体入场点都不放过。
“记得有一年的第一阶段评选,由于对行情判断失误出现严重亏损,进而影响了成绩。”许一峰说,尽管公司两个参赛团队拼全力拿下了第二阶段的双冠军,但最终还是因极其微弱的劣势未能跻身十大研发团队行列。“赛后回顾比赛过程时,明显感觉过去积累的交易能力正在退化,以往那种对交易的专注度,并能与之融为一体的感觉没有了,非常失落。”他遗憾地说。
与此同时,随着在公司管理岗位上的经验积累,许一峰对行业发展的理解逐渐加深,在公司部门、人员等管理协调方面也找到了感觉。“如同做交易一样,一旦专注进去很快就会融入其中,进而会激发做好这件事情的欲望。公司、领导给予我这么大的信任,自己就应该把它做好,这也更坚定了我向公司管理岗位转型的信心。”许一峰说。
挑重担,引领公司再次创业
2013年,在上海中期期货迎来20岁生日时,公司负责人也完成了新老交替,临近不惑之年的许一峰成为了这家老牌期货公司的“少帅”。作为传统类期货公司的代表,多年来上海中期在实体经济产业链专业化服务等方面赢得了客户和业界的普遍认可。近年来,在国内期货行业创新和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下,摆在许一峰面前的问题是:站在新一个20年的起点,上海中期该如何发展?
“像上海中期这样的公司并不是平地而起的,它有很深的积累,要取得更大的发展首先要找到发力点在哪,再由点到面,进而带动整体业务的进步。”许一峰表示,作为金融服务业的细分领域,说到底期货行业最关键的还是人才。自2013年年初以来,上海中期内部便围绕经纪业务、期货资管、风险管理公司以及研究所进行业务梳理,招兵买马聚拢人才,形成了更具战斗力的业务团队。接下来很快完成了公司内部利润考核机制的改革,调整了员工的薪酬体系,简政放权给业务部门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同一个优秀的交易者,期货公司的管理者也需要择时、择品种。”许一峰比喻说,就像做交易,企业管理首先要有计划,接下来就是计划要分几步走,如果出现意外情况该有怎样的应对方案。此外,要有适当的奖惩机制,怎么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所有的积极因素为公司所用,“当然对人的管理还是要有一些情感因素在其中”。
面对眼下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各期货公司都怀着做大做强的梦想而前行。“就像企业战略管理学中的态势分析法(SWOT),我们也要对自身的状况有清晰的认识。”许一峰表示,首先要搞清楚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状况,接下来就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就是挑选最有利的策略方案,寻找到最好的突破口,以及在限定的时间内达成目标。
“就目前国内期货公司现有的业务形态看,期货资管、风险管理公司以及期货经纪业务是三位一体,任何一点的突破都可能带动其他两点的突破。”许一峰认为,尽管受业务资质限制,公司此前处于守势,但通过在程序化策略研究方面的长期积累,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一直都在积极准备。(818期货学习网
/收集整理)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上海中期期货举办“大将军”对冲基金经理选拔赛,并参加行业内多项有全国影响力的期货实盘交易大赛,逐渐挖掘了一批有实战交易能力的期货投顾。公司通过后续的“大将军”基金经理共同成长计划、合作共赢计划以及“一站式产品服务体系”等渠道,为期货投顾解决在资金募集、基金运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取得了不错的行业反响。
“2013年刚好是上海中期成立20周年,当时年中会就定了一个主题叫‘传承发扬,变革创新’,重点落在创新和传承。”许一峰认为,上海中期是行业多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期货公司之一,过往多任公司领导如今也都成为所在领域的行业领军人物,还有许多曾经的上海中期人现在活跃在各行各业。但是到了现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上海中期需要变革创新,同时要把原来公司文化当中精华部分传承并发扬光大。“未来我们还将继续秉承‘三信五精神’的企业文化,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为实现上海中期‘成长为行业内标志性期货公司’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许一峰信心满满地说。(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