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1 19:58 来源:818期货学习网
2005年,大盘第一次跌破1000点时,憋了好几年的关工对朋友们喊话:“有钱的就拿钱来,这是世纪性机会。”6月7日,他开始建仓,有钱就拼命加仓,做到2007年6月,如果单就进出场的价格比较,翻了差不多25倍。对他来说,这是投资经历到目前最辉煌的一役。
第一次见关工是今年成都草莓音乐节前夜。
6月12日晚间,因为朋友搭线,我们坐上了成都一家“老妈兔头”(川菜馆)的同一张饭桌。
此前得知,关工1990年代初就进入期货市场,后折进证券市场。他现在帮很多朋友操作股票交易,每人500万起,利润分成30%(偶有20%,没有管理费)。因为账户太多,他需要专门雇人下单。
那时一位上海老大哥的柜台交易系统刚上线不久,我正在尝试在他的用户增长中分一杯羹——帮他拓展用户。
我跟关工介绍说,这个柜台交易系统支持开放的API接入,便于二次开发;不掉单;行情速度快市面上的系统2秒;系统延时方面也有优势。
他一直专心地剥着小龙虾,我则背诵着自己似懂非懂的产品特性。他表示,行情速度优势还是不错。但聊到最后,我武断地认为,他勉强表示出这个兴趣点,多少有些照顾情面的意思。
关工的交易风格是看好一只股票,直接市价买入,甚至挂高于市价的单子。计较每股几分钱的差价,对他来说,显得太不大方了。
席间,关工接到电话,有人托朋友辗转找到他,要他推荐几只股票。打来电话的人有600万资金准备入场。那天周五,上证指数(也就是大盘指数)收盘价5166.35。
关工说了几只他正在关注的股票,并提醒朋友的朋友,少量资金入场没问题,就当娱乐一下,大资金还是慎重一些。
挂断电话,关工说:“都什么时候了,才想起要入场。”
第二个交易日(次周一),上证指数下跌超过100点,开启了这一轮暴跌。
7月30日下午收盘后,我在重庆拜访了关工,长谈至晚上九点。如果没有我打扰,那个下午他会去健身,或者游泳。
一,关工最早接触期货是在1993年底。那是中国期货发展第一个5年(1988-1993)的尾声。在那5年的“初期发展阶段”,国内期货交易所一度多达50余家,期货经纪公司则多不胜数。
精细化工专业出身的关工当时在一家工厂做技术工种。和关工一起长大的老彭告诉我,在当时那算是比较顺利的生活轨迹(求学,获取一个稳定的工作),但还是略显平淡。关工希望多一些变化,可以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普通。恰好一家期货公司招聘经纪人,关工没多想,跑去应聘——当时这样的机会并不算多。
“那时你懂期货?”
“不懂。期货公司招聘主要是找客户,广撒网。你去那里工作,总要拿到客户才能生存,这一批人拿不到客户,就换一批。”
“面试时都聊些什么?”
“填表,简单的问话,就说第二天开始培训,上班。”
“看起来并不困难。”
“当时公司请了一个香港过来的老师做培训。他是一个崇尚技术分析的高手,教我们切线。他说,一个尺子一支笔,就可以闯天下。”
野蛮生长的年代,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比较混乱,市面上甚至充斥着一些打着期货旗号的对赌公司。在关工进入期货行业1993年的11月4日,国务院还下发通知,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接下来的1995年,国内期货市场连续发生了国债期货“327”风波、国债期货“319”风波。
作为半路出家的经纪人,关工要凭借自己对期货的一知半解,去说服那些对期货一无所知的人开户交易。这样他才有机会留在期货行业。
这是一条并不清晰的路,稳妥起见,关工没有辞去工厂的工作,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做经纪业务。
1990年代中期,重庆这样的内地城市,真正懂期货的人少之又少。
关工做经纪业务,并没什么高明的办法。他们找那些写字楼,一栋栋扫过去。讲清楚期货是怎么回事儿并不容易,除了偶尔照本宣科地聊一些套期保值,主要的说辞是,这东西来钱快——因为杠杆大,其实还有半句没说,那就是亏起来也很快。
期货品种保证金比率各有不同,有5%、8%、10%等。关工介绍说,1990年代不少品种的保证金比率只有2%、3%,高的也不超过5%。也就是说,杠杆可高达50倍(简单的比方,如果是2%的保证金率,就是50倍杠杆。投资者花2块钱的保证金就可以持有一个价值100块钱的合约,合约涨2%,投资者就挣2块钱,也就是100%的盈利,如果合约跌2%,投资者的2块钱就亏完了,100%的亏损)。
几个月后,关工拉到从业第一个客户,一个跟家里有些沾亲带故的生意人。
“他做风机生意,大概挣了几十万块钱。他当时骑铃木摩托,走到哪里都拉风得很,放到现在至少相当于奔驰的水准。”
“他懂期货吗?你怎么说动他?”
© Copyright 2014 818期货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04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