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期货学习网 > 期货书籍 > 从60个指标数据看懂宏观经济 >

第九节 工业增加值

来源:未知

工业发展的指示器

工业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一项很重要的数据指标。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就是各个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工业增加值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数据。

如果我们想知道学生们这学期知识掌握的程度,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就可知晓;如果想判断农作物收成好不好,最终还是要通过收获的产量去衡量。那么,在工业发展中,如果我们想知道某一工业企业或整个国家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又该采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呢?目前许多国家都用工业增加值这个指标作为工业发展成果的指示器,一般用该国家的货币表示。

顾名思义,增加值是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某纺织厂购进2万元的棉花原料,在工厂付出了1万元钱的设备损耗和人工费用后,加工成了布匹,价格是4万元;最后,服装厂把布匹制作成了价值10万元的服装。在整个环节中,创造出了10万元的服装价值,它可以看成是这个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年度等统计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我们这里要弄清楚几个概念:工业增加值具有一定的范围,是工业企业在统计期内的生产成果,只要是在统计期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管产品有没有出售,都要算作工业增加值。

另外,工业增加值是“最终成果”价格的和。最终成果就是随后拿出来销售,不再继续投入生产的产品。如果生产出来不出售或者使用,而是继续投入到下一个生产环节中的东西,我们称它为“中间产品”,就不能纳入计算。

在上面的例子中,加工的服装就是最终成果,比如这批服装价值10万元,应该计入到工业增加值中。在整个环节中,布匹就是“中间产品”,它还要继续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所以4万元价格的布匹就不能直接计人王业增加值中。

第三,工业增加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工业部门新创造价值的和。我国采用生产者价格(出厂价格)对工业增加值进行核算,包括产品销售所支付的产品税或应得到的补贴如价格补贴、亏损补贴等。

说到对工业增加值的核算,我国国家统计局对核算方法不断地调整,一般来说,把工业增加值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另一个是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全部国有工业企业以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的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总的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相当大,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都是通过统计报表取得的,为月度公布指标。而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是年产品销管收入低于500万元人民币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增加值,是采用抽样调查取得的,为季度公布指标。

工业增加值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指标,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很好地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对GDP的贡献,它的增长速度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比如,面对2008年10月爆发的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实施了一揽子计划和各种应对措施,最后取得的成效如何呢?我们知道,工业企业的运行情况是一个基础的观察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的工业增加值达85830亿元人民币,增长13.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2010年全年同比增长15.7%。工业企业的产品增量大,经济效益也特别好,说明国民经济呈现了总体向好的势头。

相反,如果工业增加值下降,经济出现波动,我们就要警觉了;如果持续下降,经济可能出现了问题,整个宏观经济走势可能进入了下行空间,我们就要采取措施,整体调控加以解决。所以,工业增加值对观察宏观经济运行起了很好的指示作用。

高工业增加值背后的隐忧

根据中国经济报告,我国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19.8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8年的129112亿元人民币,扣除物价因素,增长了446倍。大多数人会认为,我国的工业增加值都这么高了,我们还需要担心什么呢?大家知道,我们是发展中的大国,工业产品是基础保障,不能太少。但另一方面,在高工业增加值的背后仍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矛盾,并且伴随着工业增加值不断地增长会更加凸显,也就是高工业增加值背后存在着隐忧。

首先我们说,根据价格传导机制,一般出现在生产领域的价格水平波动会通过中间产业链传导,最终波及消费者。然而,除政府控价的煤、燃油、天然气、水等外,一对于一些工业产品例如铜、铝、机床、硫酸、焦炭等的价格很难传递到消费品的价格中。使得这一类生产物价(PPI)涨幅居高不下,而消费者物价(CPI)趋向稳定,它们呈现出“剪刀差”。这种“剪刀差”表明,国内工业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工业产品成本上升,然而这部分成本基本上都被他们自己消化了,在价格链条中上游价格变动难以传导到下游消费者。这种价格“剪刀差”使得上游原材料部门拥有大量利润,对下游行业形成较大的挤压,造成行业间的利润分布极为不均,对工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其次,工业部门是我国的能源消费大户,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但是,我国能源利用率还是比较低的,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数据看,我国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25%-90%。我国火电厂供电煤耗为每千瓦时物4克标准煤,国际先进水平为317克标准煤,要低27.4%。而另一方面大家也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源还是相对短缺的,但工业增长速度在一段时期内还可以保持在较高水平,但长期看来,我们靠资源消耗型粗放式经济维持增长是难以为继的。

高比重下的汗颜

我们知道,虽然工业增加值是一项重要的数据指标,也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却不一定说明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就高。

为什么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因为除了工业增加值以外,国内生产总值还包括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多部门的增加值。部分不能说明整体,不能“以点盖面”,我们从另外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是从第一产业(农业)到第二产业(制造业)再到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升级过程。第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第二产业大幅度增长必须以第一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当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势必要求第三产业配合发展。我们知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活跃市场经济,最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我们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它的工业经济很发达,尤其是美国的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很大,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就进行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信息技术产业、金融业发展迅猛,这就使得美国三大产业的产出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据数据统计,美国2008年的三大产业比例为:1.2%(第一产业),19.2%(第二产业),79.6%(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最大。高科技、金融保险、旅游、娱乐等产业变成了是美国的优势产业。

再看看我们国家的产业经济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第三产业的比重还是逐渐增大的。1997年我国三大产业的比例为6.8%(第一产业),59.7%(第二产业),33.5%(第三产业)。2009年我国三大产业的比例为:10.6%(第一产业),46.8%(第二产业),42.6%(第三产业)。当然在三大产业中,制造业(第二产业)仍占据比较重的比例。制造业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产业,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但我们必须明白,解决我们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最终还是要依托第三产业的提升。

期货手续费【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期货保证金【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猜你喜欢
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