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
评量内容:每一单位劳工或资本的产出。
重要性:反映总经济产出的效率与潜能。
呈现方式:指数数值。
观察重点:趋势、尤其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表现。
评比标准:二〇〇四至二〇〇八年之间,OECD国家每小时工作 生产之实质GDP年成长率平均为1.4%。
公布时间:有时候每月公布;往往落后两个月;经常修正。
总览
生产力评量的是某个定量的要素投入(主要是土地、劳动力与资本)所制造的产出。土地基本上是固定的,而资本很难评量,因此,大家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在劳动生产力之上。生产力有许多不同的定义。最常见的定义如下:
每人产出=总产出除以总就业人数
每人/小时产出=总产出除以总劳动时数
劳动生产力反映资本投资,可以视为资本生产力的指引。相较于使用十九世纪蒸气科技的企业,采用高科技机器的企业,其员工的每人产出或许会比较高。其他影响劳动生产力的要素包括社会态度、工作伦理、工会以及训练,后者或许是最重要的要素。这些要素无法直接以统计数据加以评量。
成长的计算
经济成长反映的是劳动力与劳动生产力的成长。
劳动生产力取决于新投资(新投资会提升资本:劳工比,这就是经济学所谓的要素替代〔factor substitution〕)以及科技进步(可以增加产出)。
生产力数据可以以金额表示,但通常是以指数数值呈现。因
此,分析师往往会检视长期的变化,却忽略「这些指数数值之计算基础为何」此一重要问题。当生产力偏高或过低时,这些变化往往会出现扭曲。
然而,趋势是重要的考虑。如果每个人的产出增加5%,同幅度的加薪可能会让获利持平。事实上,由于总劳动成本(包括提供劳工之休闲设施)的成长速率可能低于薪资的成长,获利事实上或许会增加(请参考第293页与第296页有关薪资与单位劳动成本的说明)。
循环。由于就业人数与资本的弹性低于需求与产出的弹性生产力因此具有高度的循环特性。当生产力在景气高峰过后出现衰退时,就业人数减少的速度会放慢,每人的产出也会暴跌。
当商品与服务需求在景气衰退过后出现成长,闲置的产能就会发挥作用,生产力也会快速提升。
比较
在比较生产力的绝对水平(而非趋势)时,请记得生产力也取决于科技与成本。亚洲企业的每人产出的美元金额较低,但由于亚洲的劳动成本较低,这些公司的获利仍然可能胜过欧美企业。
汇率的变化也是决定跨国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请参考第 229 页)。
- 上一篇:通货膨胀与数量
- 下一篇:第五章 人口、就业与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