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二维与多维行情架构
在我们日常的交易过程中,大家普遍喜欢看走势图,比如K线图和分时图。这些图都是二维架构,反映的是单位时间里价格的变化情况。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价格。这最初是为了观察方便而设定的,事实上我们在交易的时候是不是二维架构呢?或者说,是否一定需要用二维架构来做行情分析的框架呢?
在1816年以前,西方数学上对于几何的认识都是停留在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之上。为了构建几何学体系,欧几里得提出了5点基本假设:
(1)过两点能作且只能作一条直线;
(2)线段(有限直线)可以无限地延长;
(3)以任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可作一圆;
(4)凡是直角都相等;
(5)同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直线同侧的两个内角之和小于180°,则这两条直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一定相交(这就是著名的“平行共设”,简单地来理解,可以认为他表述的意思是——两条平行的直线在无限远的地方不相交)。
欧几里得认为,这些假设是众所周知、没有争议的,大众一致认可的“公理”。所以就不需要证明。从而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几何学体系。
到了1816年,一个叫罗巴切夫斯基的人对平行共设产生了怀疑,既然是无限远的地方,你怎么知道这两条平行线一定不相交?如果能相
交呢?
1826年2月23日,34岁的罗巴切夫斯基在喀山大学宣读了他的论文《几何原理和平行理论的严格证明简述》,提出了他的新的平行公设的要点,阐明了他所发明的“虚几何学”的原理,由此建立起与欧几里得几何完全不同的几何学,俗称“非欧几何”,为数学树立了人类思想的又一座里程碑。
在“两条平行的直线在无限远的地方相交”这个前提下,可以得出很多非常有意思的结论。例如:
(1)由直线外的任何点向这条直线作垂线,垂线与平行于这条直线并通过已知点的直线组成的角不等于直角,且小于直角,这样的角叫做平行角,点离已知直线越远,平行角则偏离直角越大;
(2)三角形内角和小于两直角,并且当三角形面积越大时,内角和偏离两直角就越大;
(3)相似三角形不可能存在;
(4)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只能是全等三角形,等等。
无论在科学还是交易上,设定的条件很重要。设定不同的前提和框架,就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在期货交易上,长期以来经典教材给我们设定了“非基本面分析即是技术分析”的框架,让我们仅仅从分时图或者K线图的图标中找寻分析依据。仅仅把价格作为一个时间的函数并不是唯一的分析途径,这只是一个二维分析架构,在盘口分析上,还可以有一维或多维的分析框架D
一维分析
曾经有个亏损累累的投资者,去请教一个智者,问他期货到底怎么做才能赚钱。智者只说了一个单词:“blash”。这个“blash”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拆开就是“buy low and sale high”,中文来说就是“低买高卖”。
我们做交易的时候,其实不在乎你买卖的是什么品种,也不在乎你是几点几分去交易的,结算的唯一根据就是你买卖点之间的价差。你买卖的其实不是分时图也不是K线图,而仅仅是两个价格,一个“买”的价格和一个“卖”的价格。价格的运动其实是一维的,我们每天在报价画面看到的数字在不断变动,有时候变大,有时候变小。而分时图或者K线图仅仅是用时间刻度把价格做了一个投影。
用一维分析体系,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只要使得你的交易符合“blash”即可。大家熟悉的“抛硬币交易法”、布伦特•奔富的“狙击手日内交易法”以及我在《期货策略》上册中举例的“两价位短线系统”等,都属于一维分析体系,仅仅从价格的数值上获取交易信号。
多维分析
在价格变化(尤其是短期变化)的形成过程中,价格在盘面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比如买卖盘的报单量、成交速度、撤单速度、主动成交与被动成交数量、成交性质、成交密度,等等,这些共同构成了价格在短期内的运动行为。而这些行为,从二维图标上是无法获知的,也没有人把它们尝试做成多维图表。而短线炒手,能够在大脑中形成对这些盘口数据的综合处理,并迅速达成交易行为,这是他们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而对盘口数据的量化分析处理,也是构建算法交易和高频交易的前提。
- 上一篇:第五篇 盘口法则:原子的规律同样适用于星球
- 下一篇:报价画面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