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期货学习网 > 期货课堂 > 2017年股票期货杂谈 >

傅海棠:你的钱为什么越来越不值钱了?

来源:扬韬略

1、缘起

1982年,那是我们家最辉煌的一年。我考上了当地的重点班,上高中有望了。我父亲在家里盖起了六间大瓦房。有一天夜里,我妈对父亲说:咱们家发了,欠债都还清了,你看看,这是多少存款?我父亲把存折上的钱加起来,赫然发现已经超过1万元了,惊喜地说:咱们家这也算万元户了?这辈子,有指望了!

 

35年后,我在上海遇到傅海棠先生,他说,很多年前,村子里的一群中年人,自以为自己有一万元的存款,就可以衣食无忧快乐过一辈子了,其实那时候我就跟他们说你们别指望了,都有钱等于没有钱!万元户看起来了不起,以后根本不算啥,遍地都是万元户。

 

确实,80年代初农村里的那些万元户,曾经像今天的亿万富翁一样得瑟。但几十年后,1万元能有啥用呢?

 

都有钱等于没有钱!傅海棠的货币理论,关注的是货币的相对性。你的钱多钱少,不能看绝对额,要看你的钱占全社会钱的总数。以前你是万元户,社会上的M2还不到5000亿元。而现在,M2总量超过150万亿元,增长了300倍。按照这个比例来说,如果你今天仍然在农村,有300万元,可以算是富人,还可以像当年的万元户一样潇洒一下。至于在城市里么……

 

为什么我们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因为货币越来越多了呗。但是,为什么中国的货币越来越多了呢?傅海棠先生的解释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这么多货币。正是在货币规模逐渐扩大的过程中,中国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和发展。

 

但是,说起“货币永远涨”,触及了很多人内心的脆弱。尤其是他的“高房价有助于回收多余流动性”的论断更让不少人感到痛楚。所以,文章发出后,抨击和责骂的声音就一直没断。好在,东北调研期间,马明超先生诙谐地说:老傅,现在有人骂你了,这是好事情啊,说明你的观点被人重视了。

 

有了开放的心态就好办。走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吹毛求疵才有利于理论的完善。所以,今年2月底以来,我跟傅海棠先生有过数百小时的交流,其中包括两次长达10多天的调研过程,也有多次他飞来上海与我和沈良先生对话的过程。最长的一次对话时间长达15小时。在交流中,我们逐渐厘清了傅海棠先生对于货币的理论。

 

2、什么是货币

 

为了探究货币的定义,四月以来,我阅读了四五十本相关的理论著作。这些书,既有200多年前的经典,也有今年刚刚出版的新书。沿着货币史和经济史的脉络走下来,看看前人的各种描述,渐渐发觉,还是傅海棠先生的定义更有说服力。

 

如今,翻开200多年前的学者论述货币的著作,简直无法卒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算是一个历史性的高峰,在他看来,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首先,货币是一种商品,其次,它是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所以,它具有了交换媒介的作用。在马克思的定义里,所谓的货币,其实就是黄金。所以,货币才有了价值尺度、储藏手段、交换功能乃至世界货币的属性。在同一时期,马克思是否定纸币的功能的。

 

不止如此,在同时期的经济学者看来,货币的增多与减少是会直接影响到物价的。流通环节中有100份货币(金银),商品价格是100,如果流通环节中的货币增加到200份货币,则商品价格就会达到200。这种简单而直接的货币理论,在今天看来是多么可笑啊。

 

可笑在哪里?在于前人所熟知的货币,全都是“硬通货”,从早期的普通的商品货币到后来的“金银天然是货币”,再到马克思时代甚至于费雪、凯恩斯时代,全世界都流行“硬通货崇拜”。货币是必须与实物挂钩的!即便是纸币时代早期,纸币也必须有所谓的黄金储备。你要让一些没有见过冬天的蚊子描述大雪的样子,怎么可能!

 

事实上,一直到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塌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学家和货币学家都没有意识到天下的货币与此前大不同。传统的货币理论越来越无法解释经济现象。渐渐的,西方的“现代货币理论”开始引起人们重视。

 

按照这个理论,货币是“国家征税的凭证”。即政府为了征税,发行了货币,它表明政府同意国民(臣民)使用货币来缴纳税收。而这种模式,至少已经运行了4000年。换言之,在文明世界里,货币几乎天然就是政府征税的工具,而不是其它。

 

这个观点是不是很颠覆常识?可是它能自圆其说:政府支出货币,让它在市场中流通,纳税人则用这些货币来履行纳税义务。也正因为如此,政府可以偿还任何以该国货币支付的债务。一个主权政府不需要为了支出而借入自己的货币。

 

如果更进一步,货币其实是政府的负债。是一种可兑换为纳税义务的借据。你持有100元的货币,等于是政府持有了政府给你的借条。将来你要缴税的时候,只需要把借条还给政府就行了——记住这句话,这意味着你的全部货币,将来政府是完全可以回收回去的,通过征税的手段!

 

所以,按照现代货币理论,政府预算出现赤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任何政府,绝对不可能还不上自己借的钱。只有傻瓜政府才会实现预算盈余!负责任的政府是一定会通过财政赤字来促进社会生产的——注意,这个理论,岂不就是傅海棠先生所说的通过发行货币来促进劳动?

 

今天,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货币,早已不复过去的荣光:货币不再是金灿灿的黄金的符号,也不再是硬邦邦的硬币,更不再是华丽丽的纸币,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字货币了。正如L.兰德尔.雷在《现代货币理论》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货币政府税收驱动的,是法定的,根本无物支撑,也无法索偿。

 

但是,傅海棠先生并不完全赞成现代货币理论的描述。他认为,货币是政府信用支持的劳动凭证。它的定义是:当今世界的货币是由政府发行的,是一种劳动凭证而已。

 

在这个定义之下,货币就纯粹转化为对劳动的支持,转化为对劳动者的激励,而且变成了一个政府操控的可多可少的凭据符号。你手里的货币多,说明你劳动得多,反之亦然。而能衡量你劳动多少的,就是工资。

 

3、工资:超出支出的报酬

 

于是,傅海棠给出了新的定义:什么是工资?工资就是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以货币计量,合理的工资的标准应适当超出劳动者正常支出。

 

工资的定义,隐含着社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假设一个劳动者每个月花费1000元才能维持自己的消费和常规生活,则合理的工资水平应该是1200元以上。略多于支出,消费者可以形成货币结余。结余的货币,可以是储蓄,也可以转化为投资。

 

那么,什么是合理的支出呢?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工种,劳动分工不同,劳动技能不同,劳动效率也不同,每个人便有不同的合理支出水平。比如,种地的农民,其年支出1万元便可以有不错的生活,那么,他土地的收入和其他收入就应该大于1万元,比如,1.2万元。而大学教授,他支出10万元才会有不错的生活,那么,工资就应该是12万元。社会的工资标准,是以劳动者潜在合理需求而逐渐形成的。

 

但是,没有任何指标可以度量劳动者的“潜在合理需求”。在中国历史上,劳动者的实际所得只不过是聊以果腹的基础报酬,鲜少超出其基本温饱之外的报酬。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里,亚当斯密就曾描述,“中国劳动工资低廉,劳动者收入普遍难以维持家庭用度”,“中国下层人民的贫困程度,远远超过欧洲最贫穷国家民众的贫困程度”。在此种情况下,要谋求社会的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清朝最后的崩溃也就可以理解。

 

由于劳动工资是由卖方(雇主、资本家)最终决定的,这就注定劳动者的工资归根结底就是维持生存之外略加成。而雇主所选择的劳动者则必然要求其实际产出大于劳动支出。于是,雇工、打工者天生就不可能成为富人。要发财,就别想靠打工了!相反,创业者、雇佣他人的人,则有极大概率成为富人。

 

小贸易者的利润也是由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决定的。但大贸易商却可以在此基础上雇佣更多劳动者。所以,中国早期的巨富无一不是商人。范蠡、胡雪岩即为代表。

 

毫无疑问,古往今来,雇佣人越多的行业或者企业,利润越大。其中的根本原因正在于“劳动者报酬”的可浮动。

 

由此我们也可以推论,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劳动工资相对比较高,而且在逐渐提高。想一下改革开放之初,农民的劳动力得到极大解放,劳动产出提高,但社会价格水平尚未有变化,农民的报酬增加,所以才会有后来的工商企业。再后来,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特区里的劳动者报酬大大超过内地其他人,引发优秀人才流入,产出才大大增加。再往后,全社会的铁饭碗打破后,全国劳动工资逐渐与特区一带接轨,最终形成了全社会相对稳定的工资体系,劳动者所得除了维持生计之外,尚可以有积蓄,可以投资,可以买房,可以抚育后代,社会生产力才得到大大的提高。

 

当工资超过支出之后,就形成了储蓄。有了储蓄,则有了利息。

 

4、利率:货币的租金

在傅海棠看来,物物交换时代是不需要货币的。你种大蒜他种玉米,俩人互相有需求,以玉米换大蒜,非常简单。随着分工的深化,需要交换的东西越来越多,才出现了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在硬通货时代,货币(硬通货)是长期供给不足的,劳动者所获得的货币低于其实际所需,无法形成有效积蓄,所以劳动生产率也不高。而且由于富豪巨商囤积货币,最终使得社会硬通货严重匮乏,劳动产出严重不足,才会出现改朝换代的动荡。

 

在纸币时代,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塌后,货币的“锚”由具体的实物转变为虚化的“国家信用”,货币的供给摆脱了束缚,货币数量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此时,物物交换的本质已经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工资的货币化。当工资大于生活支出时,人们才有了更多的积极性去劳动。

 

渐渐的,每个人手里都有了结余的货币,存到银行里去,就是银行的储蓄来源。对银行而言,储蓄是它对客户的负债,等于是借客户的货币,其目的是贷款出去生息。储蓄的利率,等于银行愿意付出的借款成本。贷款的利率,隐含社会资本的报酬率。傅海棠先生说:贷款利率,等于货币的租金。能赚钱的人,愿意付出更高的租金来贷款。

 

傅海棠认为,健康的社会,应该尽量实施较低的利率水平甚至是0利率,目的在于让创业者敢于借钱来投入生产。这样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同时,较低的利率,才有助于让人们扩大消费,而不是储蓄。因为储蓄本质上是被食利者得到了,利率太高,等于鼓励不劳而获。

 

“劳动创造财富”是傅海棠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工资是对劳动的奖赏。奖赏的工具是货币。货币可以刺激人们生产。所以,适当增发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实施超低利率,才有利于创业和生产。

 

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社会上的货币越来越多,岂非不言而喻?

 

5、货币为什么会越来越多

如今的人们,总是不愿意动脑子,动辄就用M2(广义货币)来定义中国的货币,而且根据这个数字来说明货币越来越多。更常见的,就是M2/GDP变成了一个衡量货币是否超发的指标。这是不合理的。

 

傅海棠认为,中国的经济规模被严重低估了,用M2/GDP来衡量货币超发与否是不合理的。比如,中国造的高楼大厦和公路桥梁那么多,远远超出美国,凭什么中国的GDP就不如美国多呢(有人做过统计,中国的建筑GDP还不如美国多)?既然如此,用M2/GDP来做判断就是错误的。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的李斌、伍戈在《信用创造、货币供求与经济结构》一书中,比较详尽地考察了M2与GDP比值的关系。他们发现,中国东亚地区各国的M2/GDP的比值都比较高,比如,2012年数据,日本为2.38,中国台湾为2.37,中国才只有1.87,而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都超过1.40。相比之下,美国为0.66,俄罗斯只有0.44,巴西、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也都低于1.0,只有欧元区的水平,才刚好在1.0附近。

 

为什么东亚地区的比值很高呢?此前傅海棠先生凭直觉认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较大的国家,M2水平理应比较高,反之则不然。看数据似乎不是这样的吧?

 

李斌、伍戈研究后认为,东亚地区的融资结构过分依赖于银行贷款(间接融资占比比较大),同时,储蓄率比较高,由此形成了较高的M2/GDP。而在欧美国家,企业融资模式多元化,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占比很高,就不需要那么高的M2。

 

我倒觉得,李斌和伍戈的研究,解决了分子的问题,却没有考虑分母的问题,或许是一个缺憾。比如,前述东亚国家和地区的GDP,考虑的是本区域内的经济规模,但是,除了马来西亚外,其余都是外向型经济模式,海外资产庞大,会不会导致GDP这个指标本身不合理呢?

 

当然,他们的结论没有问题。因为M2的定义,本身是个过时的指标。1950年代之前,社会上还没有广义货币的概念,人们能接受的只是钞票、现金存款等狭义货币的说法。1957年,英国的《拉德克利夫报告》之后,广义货币才逐渐登上金融舞台。讽刺的是,英国1970年开始公布M1、M2等指标,1992年之后已经彻底放弃了M2数据的公布。美国人还多了一个M3的指标,10多年前也已经不再更新。而这些被欧美人基本放弃的指标,却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圣神。

 

为什么呢?我们看看定义就知道了:

 

M0:流通中的现金。想一想,现在还有多少现金在流通中!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是不足7万亿元!这个指标目前有任何意义吗?我没法想象的是,在电子时代,中国的流通中的现金竟然一直在增加!这只有两个解释:其一,一些现金被海外居民储存起来了;其二,大量赵德汉那样的官员把现金存在了床铺下。

 

M1:流通中的现金,加上企业的活期存款。这个指标原来设想是反映可立即变成购买力的现金。可是,今天的中国,企业的活期存款流动性远不如居民手里的那个手机。以前的时候,银行里的居民活期存款,取出来是不方便的,不会马上变成购买力。但是,今天的银行活期存款不是可以立即如果要反映“即时购买力”,M1难道不该加上手机支付潜力吗?

 

M2:前述M1加上所有银行存款,包括居民储蓄存款。这个指标是为了反映社会中的货币总量。但这个指标的问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电子化时代,用这个指标来作为货币总量,是很荒谬的。

 

比如说,银行有居民存款1亿元,决定贷款甲企业。甲企业贷款到帐后,货币根本就没有挪窝,仍旧在银行(也可能是别的银行)的账面上。但是,仅仅因为贷款行为发生,中国的M2就会从1亿元直接变成2亿元!再然后,银行存款从1亿元变成了2亿元了,如果不加限制,它还可以贷款2亿元的。为了限制一下,央行要求它缴纳存款准备金。在16.5%的保证金比例下,理论上,1亿元储蓄完全不挪窝,可以变成储蓄6亿元,这意味着M2增加了5亿元!

 

当M2增加5亿元的时候,有什么变化吗?没有,钱原封不动,但是,M2多了。用M2/GDP就显得中国货币增发了。更有甚至,还在做M1M2剪刀差的研究,岂不荒谬!

 

所以,如果你一定要用M2来作为中国货币超发的数量,就省省吧。这就是当代货币理论的新趋势——信用货币。这个词儿,与现代货币理论有不同的地方,就是所有货币,都是银行信用创造的。李斌和伍戈认为,在货币信用主要由银行创造的情况下,存贷差、存贷比、货币成熟,其实都没有意义。赵宏瑞在《中国货币总量论》里甚至直接说:贷款创造货币,货币根本不是央行发的,而是银行创造出来的。

 

当然,李斌和赵宏瑞分别从不同渠道入手来论证,中国的货币之所以多,与央行的外汇储备制度有关:出口100美元货物,你就发100美元对应的人民币700元,然后银行就创造出5倍的贷款(假设存款准备金率是20%)。于是,每出口100美元货物(当量700元人民币),中国的社会就多出来3500元人民币的M2。而在这个过程中,创造那100美元货物的人民币700元其实还在国内。在这样的制度下,中国出口越多则货币必然越多——这是唯一可诟病的地方。

 

可是,为什么中国的出口会那么多呢?根子在汇率上。

 

6、汇率:劳动效率的比值

 

按照傅海棠的定义,货币是一种劳动凭证,工资是超出其支出的劳动报酬。这两个定义如果合并,则一国货币就必然是反映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金融符号。本国如此,他国也如此。于是,两国之间的货币,反映的就不只是购买力,而更主要是劳动者效率的一种比值关系。傅海棠的原话是:汇率就是劳动效率的比值。限于篇幅,今天暂不展开。

 

7、中国模式:国家回收货币

 

按照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货币多了,物价就要上涨的。但是,在信用货币时代,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央行必须强制推行存款准备金制度,才能勉强制止银行的货币扩张。

 

为什么我们要说货币乘数其实没有意义呢?因为银行只要是一个理性人,就必然会努力扩大放贷规模,以求其货币乘数无限接近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说白了,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是20%,银行放贷之后的货币乘数必然达到5倍!中国现在银行体系下货币乘数尚未达到这个规模,只不过是因为有些数据没有统计进去而已,比如同业存放的问题。

 

单单一个货币乘数就可以达到5-6倍的基础货币量,在中国出口规模不减、保持顺差的情况下,央行如果不改变现行结售汇制度,则中国的货币规模将继续膨胀下去,且至少以5倍的顺差货币量增长。

 

货币永远涨,要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国的物价还不早飞到天上去了?为什么恶性通胀没有出现呢?在傅海棠看来,因为中国有一种独特的回收货币的体制:土地出让金。

 

傅海棠说,中国的土地国有化,比其它所有土地私有化的国家都要好的地方在于,我们有一条可靠的回收货币的途径——其它国家,如果出让土地,土地收入是在甲方和乙方之间流转,社会居民的总货币量是没有变化的。但是,在中国,国家是唯一的土地出让方,所有人要买地、买房,必须给国家一笔钱。于是,在全民买房的大背景下,国家就有效回收了货币,将居民储蓄这个笼中虎收归国有了。

 

所以,我们就看到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发展模式:每一个劳动者辛辛苦苦地劳动,赚得超出了其基本支出的工资,日常消费支出后,还会有结余,大家就存起来,到某一天,拿出来买房子。这还不够,得再向银行贷款。于是,储蓄加贷款,本质上就是过去的劳动所得、未来的劳动所得,凑在一起,构成了交给国家的土地出让金,买了一套房子。然后,就要继续努力辛苦地继续工作赚钱好还贷款了。

 

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通过居民买房的过程,实现了国家对货币的回收。货币流转到国家那里,国家再实施二次分配,向贫困地区补贴、向贫困人口补贴、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社会福利,将货币重新再流向社会。

 

这样的一个过程,类似于“国家税收”。对于税收,傅海棠先生的观点是:税收,就是国家出手,让富人补贴穷人的过程。因为不管设定什么样的税率,理论上,富人交的税一定大大超过穷人。而国家收到税款,一定会再补贴穷人。因此,征税,就实现了变相的富人补贴穷人的过程。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傅海棠坚决反对中国走特朗普的路子。他认为,特朗普的减税政策是荒谬的。任何税收,都是富人补贴穷人,减税的受益者归根结底是富人。而且,“都减税等于没减税”。中国的情况更特殊,国家急需通过二次分配改变社会面貌,此时需要的是结构性减税,要继续加大对富人的征税,而不是全面减税。国家的税收规模不能少。

 

傅海棠先生的上述理论提出后,也传出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说,一方面强调劳动致富,一方面国家把劳动者的货币收回去,这劳动者的悲惨啊,简直不如旧时的“包身工”。还有人说,这跟马克思论述的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有什么区别?

 

荒唐!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国家回收货币,是通过你买房子的过程实现的,而不是强取豪夺。你留下的是房子,这是实实在在的财富!国家回收的,只是货币符号而已。什么叫藏富于民?把实际的、有形的、物质的财富留在民间,才是真正的藏富于民!

 

如果你觉得这种回收是国家剥夺穷人财富,是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财富。亚当斯密那个时代,他可以说,货币是财富。200多年后的今天,当硬通货消失,当金银不再成为货币,当纸币早已失去意义,在电子货币时代,财富的标志只有一个,那就是有形的物资!国家从未曾剥夺过你任何的有形财富,反而给你留下了有形财富,不是吗?

 

货币?用傅海棠的话,就是个符号而已。都有钱等于都没钱,但都有了房子,却是实实在在的财富增长!

 

还有人质疑中国的二次分配政策,质疑在大投资过程中的腐败,质疑官员权贵的贪腐。但傅海棠老早就说过:腐败也有意义,就是他们总算还干活了。至于他们干活之后,形成的贪腐,那无所谓,他们贪的不过是财富的符号,是一些纸币而已。就如赵德汉那样的人,贪了2亿元纸币,一分钱也不敢花,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他这个大处长,做了人民的出纳。然后,还要坐牢。

 

所以,不要在乎贪官污吏怎么贪腐。只要他贪的是纸币,是货币这种符号,那就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他买了房买了车,那也没关系。将来抓起来,统统都是人民的。他想跑出去?且让他试试看。全世界没有跟中国签署引渡协议的国家不多了,将来如果签署了,任何跑出去的贪官都得抓回来。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目前的外汇管制措施才是必要的。锁住大门,让所有的不法的钱都出不去。如傅海棠所说,只要钱烂在自己国家这口大锅里,那就没关系。不管钱在谁那里,归根结底都是有利于中国人民的。

 

8、启示:要钱还是要财富

理解了傅海棠的货币理论,你就会有如下收获:

 

第一,你会知道货币永远增长,你会知道钞票不保值,你会知道只有花掉的钱才算是自己的钱,储蓄的钱只会不断贬值——你还会攒一大笔钱存到银行里吗?不,如果你是聪明人,你应该想尽办法去借银行的钱!

 

第二,你会知道打工永远只是温饱略有余,要想富,别打工,要想富,得想办法自己创业。创业可以是做贸易,搞买卖,也可以是联合几个人搞生产。你也会知道要想提高自己的工资,就必须努力向钱多的行业、钱多的领域、钱多的岗位去努力。

 

第三,你会知道有了钱要想办法再赚钱,为此,你得学会投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如果不学会投资,你的钱只会越来越不值钱。

 

第四,你会知道,持有房产是一种保值增值的模式,而且可以利用银行贷款,所以过去20年中国最简单而又最有价值的投资方式是买一套房子。

 

第五,你会知道长线来看,商品的价格只会上升不易下降,股市的趋势永远是向上而不可能长期横盘或下跌。

 

第六,你会明白当前的中国社会现象,各有其合理性。不要怨天尤人喊爹骂娘,要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里,这个时候,要努力想办法工作、赚钱、创业、投资、陪家人,过好自己的人生,为这个国家的富强添砖加瓦!

期货手续费【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期货保证金【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猜你喜欢
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