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期货学习网 > 期货课堂 > 2017年股票期货杂谈 >

通往投机的道路必然是血淋淋的:成为大师,究竟要交多少学费?

来源:《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

要想爬上梯子,你得从第一级开始。

—英国谚语

想在一年内变成富翁的人会在一年内上吊。

—达·芬奇

只有在字典中,成功才会排在工作前面。

—维达·沙宣(VidalSassoon)

投资大师随着经验的积累,他的回报也越来越多……现在他似乎能用更少的时间赚更多的钱。因为他已经“交了学费”。

失败的投资者不知道“交学费”是必要的。很少能在实践中学习……容易重复同样的错误,直到输个精光。

在人们的脑海中,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这两个名字容易同他们的惊人投资回报记录联系在一起—分别是每年24.7%和28.6%,就好像他们的投资才能是与生俱来的。

这绝对不是事实。当巴菲特在1956年开办他的巴菲特合伙公司时,他已经从20年的储蓄、投资和研究企业及资金的经历中学到了很多。类似的,当索罗斯在1969年创办双鹰基金时,他已经花了17年的时间锤炼他的技能。

没有长时间的学习,他们刚一踏入基金管理领域就取得辉煌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在这方面,巴菲特和索罗斯同刚会走路就开始学打高尔夫球的“老虎”伍兹并无区别。如果你认为伍兹是在21岁时突然登场亮相就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职业冠军头衔,那么你错了。那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有19年经验的老手了。

巴菲特的良好开端

与“老虎”伍兹相比,巴菲特起步还算晚的。直到11岁,他才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只股票。5岁时,他做了自己的第一笔生意—在家门口摆了一个小摊,向过往行人出售Chiclets口香糖。后来他又摆了一个卖柠檬水的小摊,只不过这一次没有摆在自家门口,而是摆在了一个朋友家的门口,因为他发现这里的行人要多得多,顾客当然也就多了许多。6岁的时候,他从杂货店那里以25美分的价格购买了6瓶装的成箱可乐,然后挨家挨户以每瓶5美分的价格卖掉这些可乐。

许多孩子送报纸或打其他零工是为了挣点零花钱,巴菲特不是。

在14岁的时候,巴菲特有好几条送报路线,而且把它们组合成了一项业务。他每天要送500份报纸,但由于组织有方,他只需1小时15分钟就能完成任务。为了提高收入,他还利用与顾客接触的机会“怂恿”他们订杂志。单从送报上,他每月就能挣175美元,这对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他赚钱是为了存起它们,不是花掉它们。

他还有其他一些生意。他收集并出售旧高尔夫球—不是几个,而是一次数百个。他和一个伙伴在一些理发店里放置了弹子球机,这让他每星期入账5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365美元),17岁时,他以120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这项业务。他甚至有一辆劳斯莱斯汽车的一半拥有权,这辆车以每天35美元的价格出租。

这些生意比起今天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小的收购目标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但少年时期的经商体验使巴菲特对商业有了一种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仅凭读书或听课是得不到的。

事实上,在沃顿商学院(巴菲特在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之前就读的学校)时,19岁的巴菲特曾“厚颜无耻地说他比教授们懂得多”。根据他的一名同班同学所说,“沃伦得出结论说,他在沃顿什么也学不到,他是对的”。

巴菲特还迷上了股票,经常去父亲的经纪行,有时候还帮着往黑板上抄股价。他还开始画股价走势图,试图破译它们的规律。11岁时,他第一次进入股市,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该股很快就跌到了27美元。巴菲特坚持到底,最后每股赚了5美元。此后,这只股票一路飙升到了200美元。

其他孩子在课余喜欢打球或阅读报纸的体育版,但放学后的巴菲特喜欢琢磨股价表或阅读《华尔街日报》。他的高中老师甚至从他那里寻求投资建议。

尽管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股市,他的投资业绩却并不理想。他竭尽所能—“我收集图表,读所有的技术资料,还打听小道消息。”他后来回忆说。但所有方法都不怎么管用。他既没有计划也没有系统……直到碰上了本杰明·格雷厄姆。

当他于1950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去听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课时,只有20岁。但他已经是个老练的投资者了。他已经犯过很多错误,有过很多经验教训,经历了大多数人直到三四十岁才会经历的事情……

他已经阅读了所有他能找到的商业和投资著作—总共超过100本。

他已经尝试(并抛弃)了各种各样的投资方法,包括看图表和听“热点消息”。

作为一个20岁的小伙子,他已经积累了非同寻常的丰富的商业经验,而且已经展示出了他的商业才能。

时至今日,复利的魔力和他的这种非凡的良好开端不知道已经给他带来了多少亿美元。

巴菲特的导师

在接下来的6年中,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他能学到的所有东西。首先,他在读书期间获得了格雷厄姆到那时为止所给过的唯一一个“A+”成绩;然后,他在1954~1956年间效力于格雷厄姆的基金管理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接受了进一步锻炼。

但巴菲特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

巴菲特做任何事情都比格雷厄姆快。格雷厄姆能在快速浏览列着一栏栏数据的一页文件后挑出一个错误,这令职员们吃惊。然而,巴菲特比他还要快。杰里·纽曼(JerryNewman)的儿子霍华德·纽曼(HowardNewman,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合伙人)也在这家公司工作,他说:“沃伦才华横溢,而且谦虚谨慎。他是格雷厄姆的学生,但比格雷厄姆更出色。”

巴菲特很快就运用了他所学到的东西。

当他在1950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时,他手头有在少年经商实践中积攒下来的9800美元。当他于1956年离开纽约前往奥马哈开始管理他自己的基金时,他已经把这些钱变成了14万美元(几乎相当于今天的100万美元!)—也就是说他的投资年复利超过50%。

他已经确定了他的投资哲学,发展了他的投资系统,并成功地检验了这个系统。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失败的哲学家

在乔治·索罗斯于1953年春季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时,他本希望做一名学者。但他的成绩不够好。

于是,他在毕业后先后做了一些临时性的工作,直到在房租的压力下偶然发现金融市场上有赚钱的机会。

索罗斯给伦敦每一家商业银行的总经理都写了一封信。那寥寥无几的面试机会之一是拉扎德兄弟银行的总经理给他的,他约索罗斯见面只是为了告诉他,试图在伦敦找一份工作是走错了方向。他对索罗斯说:

在这座城市,我们奉行的是所谓的“才智裙带”作风。也就是说,每个总经理都有许多侄子或外甥,其中某个有才能的,他会成为下一任总经理。如果你和他来自同一个学院,你可能有机会在他的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如果你和他来自同一所大学,你可能也有机会。但你呢,你甚至跟他不是同一个国家的人!

最终,索罗斯在伦敦的辛格–弗里德兰德(Singer&Friedlander)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像索罗斯一样是匈牙利人。在这里,索罗斯的业绩谈不上出众,但他在实践中所学到的东西(比如黄金股套利交易)让他更喜欢金融工作了。

他在这里的经历也谈不上失败。一个亲戚曾给他1000英镑(当时相当于4800美元)让他代理投资。当他于1956年前往纽约加盟F·M·迈耶公司时,他带走了5000美元,这正是那1000英镑的投资利润分成。他显然是一个投资高手。

在纽约,索罗斯开始做石油股套利交易,也就是在不同的国际市场上买卖同样的证券,靠微小的价差赚钱。

他是作为一名欧洲股分析家在华尔街闯出名气的。他在这一领域大获成功,直到约翰·肯尼迪入主白宫。肯尼迪在1961年就任总统后的最早行动之一,就是征收利息平等税以“确保”国际收支平衡。这15%的境外投资税使索罗斯正蒸蒸日上的欧洲股业务彻底停滞了。

无事可做的索罗斯转向了哲学。在1961年和1962年,他利用周末和晚间继续创作他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书时就开始写的《意识的负担》一书。他确实完成了这本书,但对它并不满意。

有一天,我把前一天写的东西读了一遍,却完全读不懂……现在我知道我当时只不过是在重复卡尔·波普尔的思想,但我仍在幻想我有些重要的新道理要说。

就是在那时候,在32岁的时候,索罗斯下决心要把全部精力放在投资上。1963年,他一生中倒数第二次改换门庭,来到了ASBA(Arnhold&S.Bleichroeder)公司,开始在市场中检验他的哲学观念。正是在这里,他构思并最终创建了量子基金。

1967年,ASBA公司创办了第一雄鹰基金,索罗斯出任基金经理。第二个基金,双鹰基金建立于1969年—此时距索罗斯在伦敦从事第一份工作已经17年。索罗斯今天的数十亿美元净资产就源自于他自己投入该基金的25万美元。次年,《投资骑士》的作者吉姆·罗杰斯成为索罗斯的合伙人。他们于1973年掌握了双鹰基金,开办了一家独立基金管理公司—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几年之后,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此后的事情便是一段辉煌的历史了。

钱来得容易吗?

如果你认为你可以随便找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不经任何特殊训练就可以与“老虎”伍兹较量一番,每个人都会嘲笑你的想法。只有疯子才会相信一个从没打过网球的人能在温布尔登大赛中击败安德烈·阿加西。哪一个脑子正常的人会向迈克·泰森发起挑战,指望自己熬过15秒钟?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认为他们只要开个经纪人账户,投入5000美元,就能获得像巴菲特和索罗斯那样高的回报呢?

因为他们认为投资是致富的捷径,不需要特殊的训练和学习。七种致命投资理念中的每一种都暗含着这种错误的想法。而某些十足的业余投资者幸运地在网络繁荣这样的狂热期中捞了一把,又支持了这样的想法。

即便是像沃伦·巴菲特和彼得·林奇这样的投资大师也曾(无意中)助长过这种想法,因为他们曾说过:你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找到几家你能以适当的价格买下来的好公司,并坚持投资它们。

市场确实没有进入障碍。你不需要拥有任何肢体技能,不需要像顶尖运动员和音乐会上的钢琴家那样从进入幼儿园就开始训练。而且每一本投资书籍和CNBC上的每一个发言者都把投资说得无比简单。

投资确实简单—如果你已经拥有了无意识能力的话。但要想达到这种境界,你必须先“交学费”。

巴菲特和索罗斯最初都没想“交学费”。但当他们在实践中犯了错误,然后分析错误,从错误中学习时,他们正是在“交学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遭受的损失是他们对长期成功的“投资”。

经受赔钱的痛苦是经验积累的重要环节。对这样的损失做何反应是决定一个投资者最终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为了成功,巴菲特和索罗斯都已竭尽全力。他们愿意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而“多努力一些”。一个错误或一笔损失不会动摇他们对自己的信心。他们不会感情用事。用巴菲特的话说,“一只股票并不知道谁拥有它。在它起起落落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但股票没有这样的感觉”。

通过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感觉控制了自己的命运。他们从不责备市场或经纪人。他们赔钱是因为他们做错了某些事情—所以补救措施也在他们的控制之下。

不能像巴菲特和索罗斯这样对自己的错误做出反应的投资者,不会有足够的耐心去“交学费”。

付出代价

即便是一些曾一度大获成功的投资者也因不愿交学费而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就像长期资本管理基金一样。

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由所罗门兄弟公司套利部门的前领导人约翰·梅里韦瑟(John Meriwether)创立于1994年,该基金的其他大多数交易者也来自这个部门。该基金以12.5亿美元起步,这些资金主要是在两位合伙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默顿(Robert C.Merton)和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Scholes)的帮助下筹集的。

在所罗门兄弟公司,这些交易者在债券交易中所获得的5亿美元的年均利润是公司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开始的几年内,他们凭借与过去完全相同的投资策略让长期资本管理基金获得了同样高的利润。他们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过于出色了。在1997年,合伙人们有一个难题要解决:他们的钱太多了,即便在将大量资金返还投资者后仍是如此。与此同时,他们赖以发家致富的债券交易的油水已经萎缩了,因为华尔街的每一个人都在抢夺这块蛋糕。

除了梅里韦瑟,大多数合伙人都是“数字人”:有经济学或金融学博士学位,曾与默顿、斯科尔斯或他们的某个追随者一起学习过的人。他们的方法以一条根本信念为基础:“市场是有效的。”

在所罗门兄弟公司,他们已经建立了用于甄别和利用债券市场无效之处的电脑化模型。债券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在这方面,他们已经交了学费。

但他们被成功冲昏了头脑。当碰到把新赚的钱投向何处的问题时,他们把他们的债券模型直接应用到了像收购套利这样一些他们没有竞争优势的市场中。这些模型从未在债券之外的领域得到检验和证明,而且“教授们”(人们对众合伙人的称谓)也不觉得有检验的必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大胆投出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事实证明,他们在债券市场之外的第一次行动就获得了成功,这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幸的。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将业务扩展到了货币交易以及俄罗斯、巴西和其他一些新兴市场的债券和股票期权上。他们甚至大量做空包括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内的一些股票,最终遭受了1.5亿美元的损失。

斯科尔斯是少有的几个对这些交易感到不安的合伙人之一。“他认为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应该坚持它自己的模型;它在其他领域中的任何一个都没有任何‘信息优势’。”但他的观点被完全忽视了。

其他合伙人做起事来就好像他们无所不能。对他们来说,他们过去的成功证明他们是不会犯错的。他们没有制定不利情况下的“B计划”。相反,他们用精确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能在同一时刻影响他们的所有头寸的市场爆炸只是“10西格玛”事件,也就是在宇宙生命期内可能只会发生一次的事件。

当然,他们的第一个错误就是走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但如果你愿意通过学习和检验其他方法来扩展你的能力范围,这并不一定会成为错误。第一天就带着10亿美元冲进陌生的领域,相当于闭着眼睛与迈克·泰森走上拳台。灾难是不可避免的。

1998年8月,当俄罗斯拖欠债务,市场变得混乱不堪时,长期资本管理基金被摧毁了。它曾将投资者的资金从12.5亿美元翻到50亿美元,但现在只剩下了4亿美元—最初的1美元投资变成了40美分。

显然,没有交学费是“教授们”所犯的唯一错误。事实上,他们几乎违背了全部23条制胜投资习惯。但若不是相信自己能直接跳过学习阶段,他们不会一败涂地。

如果你还没有交学费,你早晚会失败。这是必然的。

“这简单得令人震惊”

就像任何一位某方面的专家一样,投资大师已经交了学费,练就了一种非凡技能,有些人把这种技能看作“一种第六感,他们知道一只股票就要变化……那是一种本能。他们只凭感觉”。

这就像索罗斯一背痛就知道投资组合有问题,而巴菲特能预见一家企业10年或20年以后的样子一样。或者投资大师的内心深处会有一种声音:“这是谷底!”不管是什么,这样的感觉是多年来储存在投资大师潜意识中的丰富经验的精神表达。

这就是大师级人物做任何事情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的原因。

在达到无意识能力境界之前,巴菲特不可能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决定购买一家价值10亿美元的公司,索罗斯也不可能像在1992年做空英镑那样在一种货币上持有如此庞大的头寸。事实上,在1985年《广场协议》问世之前,索罗斯的外汇交易是赔钱的。

但在某种程度上,索罗斯和巴菲特越来越高超的技能被他们所投出的巨额资金掩盖了。由于两人手头掌握着数十亿而不是数百万美元,只有真正的投资“大象”才能对他们的净资产产生一点有意义的影响。

尽管预期利润率极高的“大象级”投资机会对他们来说寥寥无几,但对较小的投资者来说,这样的机会是数之不尽的。在20世纪70年代末,与妻子分居后手头拮据的巴菲特就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他当时有1.4亿美元的财产,但那全是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他拒绝卖掉他的“艺术品”的哪怕一股股票,当然也不会为了支付房租而宣布分红。

于是他开始用他的私人账户购买股票:

“那简单得几乎令人震惊,”伯克希尔的一名职员说,“他分析了他要寻找的目标。突然之间,他就有钱了……”根据经纪人阿特·罗塞尔(ArtRowsell)所说,“沃伦就像玩宾果游戏一样赚了300万美元”。

如果一个投资者认为他要做的只是寻找“圣杯”、正确的公式、看图表的秘诀或某个能告诉他做什么和何时做的大师,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拥有像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这样的技能。

交学费可能是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巴菲特和索罗斯都用了几乎20年才完成这个过程,但他们是以一种非系统化的方式走过这段路的。

与他们不同的是,你现在知道你必须从头开始学习。因此,相比通过反复试错才掌握了专家技能的投资大师来说,你有一种不可估量的巨大优势。

期货手续费【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期货保证金【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猜你喜欢
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