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期货学习网 > 期货课堂 > 2020年股票期货杂谈 >

看清交易盲区“心理账本”,你也许正被这无形枷锁束缚着!

来源:新浪博客

导读:“心理账本”是一道无形的枷锁,很多投资者都不知不觉地“深受其害”,从而在做决策时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常理。

 

在进行日常消费的时候,很多人心里都会有几笔账。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钱分为几份,放在不同的“账本里”,譬如还贷款一笔账,日常开销一笔账,奢侈消费一笔账等等。

 

借助这种方式来做出投资和理财决策的好处在于,每一份资金都有明确的功能和用途。对于一个自制力不强的人来说,这种标签有助于为自己的消费行为树立一个“硬性边界”。假设我们给自己规定,每个月吃喝玩乐的额度最多五千块。那么,在这个月的额度被用完以后,“剁手党”们可以用这个借口,强行命令自己不能再买了,要买也至少要等到下个月。

 

然而,这种“罐头式”的思维模式,也可能导致我们做出一些不理性的决策。在行为心理学上,这种思维模式叫“心理账本”(Mental Accounting)。“心理账本”是芝加哥大学教授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由于“心理账本”的存在,人们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决策。

 

我们先来举个例子:假设你是苹果粉丝,打算入手即将亮相的Iphone8。你早早排队,花了8000元人民币预购了一台Iphone8,目前面临着以下两种情况:

 

A情形:在你得到Iphone8的第一天,手机就掉了。你是否会再花8000块钱重新购买一台Iphone8?

 

B情形:当你路过苹果店,想掏钱买Iphone8时,你发现钱包不见了,里面大约有8000元现金。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否还会决定买一台Iphone8?

 

很多经济学和心理学学者都在他们的实验中向受访对象问过上面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大同小异,绝大部分人在A情形下不会再花钱,而在B情形下还是会选择花钱。

 

大部分人不愿意花两倍的钱去购买同一个东西。在他们看来,自己已经花钱买了手机,因此如果手机掉了,那么只能自认倒霉,理应受到“惩罚”,再花钱就显得浪费了。与此同时,大部分人认为“钱包掉了”与“买手机”这两件事是完全不相干的。事实上,如果钱包被盗,人们可能更需要用“买买买”来安慰受伤的心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心理账本”的例子。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的汽油价格大幅下降,在短短几个月内下跌幅度超过了50%。按照正常的经济学原理,美国消费者从汽油价格下跌中得到了好处,在汽油方面的开支理应减少,同时增加在家庭其它方面的开支(比如食品、衣服等)。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在汽油方面支出的一美元,和在食物或者家具方面支出的一美元没有任何区别。任何一个理性的家庭,都会对家庭开支进行统筹安排。

 

不过,Hastings和Shapiro这两位学者的研究显示,在这段时间里,美国家庭汽油方面的开支占家庭总开支的比例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原因在于,当汽油价格下跌后,大多数美国人都选择购买更好的汽油。比如,一名司机本来习惯加92号汽油,在汽油价格下跌后他选择加95号汽油;本来习惯加95号汽油的,升级加98号汽油。

 

这种现象一度让经济学家感到困惑,但是可以从“心理账本”中获得解释。对于这些司机来说,他们脑海里有一个被分割开来的“加油账户”,比如每月300美元。于是,当汽油价格下跌时,司机们忽然觉得相同的300美元可以买到更好的汽油,因此做出这种选择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金融投资领域,“心理账本”极大地影响着投资者的行为习惯。塞勒教授研究显示,很多家庭负担高利率的按揭(比如4%-5%),同时把大量现金存在银行中,但仅获得比较低的利息收入(比如2%-3%)。如果用这些闲散的现金还掉部分贷款,那么消费者每年可以省下不少利息费用。不过,很多家庭没有选择这么做,原因之一就是在他们的思维中,储蓄是储蓄,贷款是贷款,这两个账户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把它们隔了开来。

 

而在交易中,“心理账本”效应可以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譬如,投资者或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张欧元/美元多单上的盈利就是这张单子的,跟其它单子,以及自己的总体仓位没关系”;又如,“今天已经止损很多次了,今天的止损额度已经用完了”。

 

事实上,在各个交易平台上,每一张开单和挂单都是独立显示的,只有少数交易者可以打破“心理账本”的束缚,能够以小见大,做到全局的仓位与风险管理。“心理账本”盲区可能会让投资者在仓位管理、入场时机上犯下各种错误,从而导致亏损。因此,我们要看清“心理账本”对人类行为造成的影响,在做出重要的投资与交易决策前,意识到自己接下来可能会犯下类似的错误,尽量培养“大局观”,提高理性决策能力。

期货手续费【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期货保证金【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猜你喜欢
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