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端·海特对金融市场的兴趣,是大学时代的一门课激发出来的。然而,他步入华尔街的路途十分艰难,就像摩西前往以色列一样坎坷曲折。初入社会时,你要说这个毛头小子会在金融市场占上一席之地,所有人都会嗤之以鼻。
首先,他在大学里的成绩很不理想,差点毕不了业。毕业之后他开始工作,尽管尝试过很多工作,却都一事无成。最后,他靠当演员与编剧维持生计。他写过一部剧本,虽然不曾拍成电影,好在电影公司选中它当做备用剧本,这也是他收入的稳定来源。
一天,海特在收音机里听到一名投资专家将特的讲座。这位专家讲述了自己买卖原油期货而大发横财的经过。巧合的是,在当天晚上的一个派对上,海特又结识了披头士的经理人伯恩·依普斯坦。这两次巧遇最终激发了海特进军全融市场的野心。海特当时心想:“这真是一个能够以小博大的家伙(指披头士的经理)。”
从依普斯坦那里,海特争取到几份填词的工作来养家糊口。然而他要进军金融市场的决心却有增无减。后来他在接受我采访时,曾自我调侃:“时常听说某人从华尔街出来,改行做编剧,你听说过像我这样放弃编剧,进入华尔街的例子吗?” 1968年,海特终于决定进入金融市场打拼。对这个领域一窍不通的他决定从股市经纪人做起。经过一番摸爬滚打,几年后,他成为一名全职的期货经纪人。
长达十几年的磨炼,海特在市场上学到了丰富的交易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使他相信自己已经具备了长期获利的能力,于是他成立明德投资管理公司,开始打造自己事业的航空母舰。海特知道自己的交易理念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测试,所以,他邀请统计学博士彼德·马修入伙。一年后,他又聘请到电脑程序专家迈克·狄尔曼,他曾经在一家国防电子公司任职,由他来负责有关电脑方面的工作。有了这两位的倾情加盟,海特的交易理念终于得到统计学与数学的双重验证。海特强调说,明德投资管理公司能够有今天的辉煌成就,马修和狄尔曼二人功不可没。
海特的投资理念构成了明德投资管理公司最大的特色,并不单纯地追求最大的投资报酬卒,而是严格地控制风险,维持投资报酬率的持续稳定成长。据统计,从1981 年4 月份到1988 年中期,明德投资管理公司的资金平均年投资报酬率都在30% 以上,是令世人瞩目的是,该公司的年投资报酬率总是介于13% 到60% 之间,二者的表现惊人的一致。1981 年4 月,该公司的资企只有200 万美元,如今已增加到8 亿美元。明德投资管理公司的辉煌业绩吸引了众多投资人的眼球,公司管理的资金大幅增长。明德投资管理公司管理着庞大的资金,截至目前,他们仍然保持着骄人的交易业绩。按照海特的说法,明德投资管理公司足有管理20 亿美元的资金的能力,真是这样的话,那可就称得上是超级期货基金了。
我的采访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世界之窗餐厅进行。我和海特一直在餐厅聊到人家打坪,然后又把阵地转移到海特的办公室,接着谈了好一阵子,我才结束了采访。
什么时候你开始对金融市场产生兴趣的?
在大学念书的时候,我选修了一位商学系教授的课程,这位教授的幽默感为他的课程增色不少。举例来说,他在银行干过查账的工作,有一天,查完账之后他跟银行经理开玩笑说:“我逮到你了!”吓得那位经理当场心脏病发作。等他第二次查账时,竟然发现那位经理真的挪用了7.5 万美元的公款。
有一次,这位教授在课堂上介绍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最后他说:“现在我们来谈谈最疯狂的期贷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投资人只要有5% 的保证金就能入场进行交易,哪怕这5% 的保证金也是借来的也没关系。”全班人都大笑不止,除了我。我当时就想:用5% 的保证金就能进行你想要的任何交易,真的是相当划算。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步入金融市场的?
大学毕业后,我从事过形形色色的工作,当时我是一名唱片企划人,可我一直没忘商学系教授的那堂课。直到有一天,我下定决心要改行,去追求我真正的兴趣一一金融操作。其实我最感兴趣的是期货,但我对此却一窍不通,自己又没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所以,我只能从股市经纪人干起。
刚开始,我到一家保守的华尔街证券公司去应聘。对我进行面试的人告诉我:“我们只替客户买进蓝筹股。”现在想起那个康涅迪克佬的那种从牙缝间挤出声音的那种腔调,我还恨得牙根直痒。当时我对金融市场一无所知,对蓝筹股是什么更是一头雾水。面试之后,我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赌场中最贵的筹码就是蓝色的,我不无得意地告诉自己:“啊!现在我懂得交易是怎么一回事了。不就是赌博嘛。”于是我扔掉刚买的《证券分析原理》一书(这本书被股市分析师视为经典之作),赶紧去买了一本《如何击倒交易员》。我当时有个荒唐的想法:成功的技资取决于胜算的把握有几成,只要能计算出输赢的比例,不就找到了在市场上取胜的方法了吗?
你怎么会认为自己能找到增加胜算的方法昵?
所谓“无知者无畏”,说的就是那时的我。当时我对交易所知甚少,所以才会胡思乱想。经过这么多年交易经验的积累,我现在才知道,市场的运作绝对有章可循。有一位学经济学的朋友曾经一再向我解释,要想战胜市场,个人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市场的运作非常有效率”。然而经过多年观察,我发现,只要是告诉我说市场运作具有效率的人,全都是赚钱的低能儿。我的这位朋友反驳我说,如果我能设计出一套在市场中取胜的电脑交易程序,别人一样能做到,而这些系统在市场上的作用一定会相互抵消。
你为什么不同意他的观点?
我的观点是:人主宰一切,再好的交易系统也是人在操作。有人能够设计出在市场中取胜的交易系统,但也有人会犯错。有些人在交易赔钱的时候,会更改交易系统。更有一些人压根就不相信交易系统,对交易系统所发出的指令总是犹豫不决。也就是说,人是不会改变的。这也正是市场交易这场游戏会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
1637年,荷兰的郁金香曾经以5500 银币的价格进行交易,后来却一路下跌到20银币,跌幅达99%。你可能会说:“在那个时代,交易是一项新鲜玩意,市场仅仅初具雏型而已。现在的我们远比那个时代的人进步得多,怎么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呢?”你说的也许有道理!那就再来看看1929 年空气压缩公司的股价吧:从每股233美元的顶峰直线下降,一直滑到31 美元,跌幅高达87% 。你也许还会说:“ 20年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现在的情况已经截然不同了。
”那就再看看1961年德州仪器公司的股票吧,从每股207美元跌到49美元,跌幅是77% 。如果你认为80 年代的我们比60年代的人更进步,那就不妨看看1980年的白银价格,从50美元跌到了5美元,跌幅高达90%。
通过这些例子我想强调的是:人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你有坚定的意志以及高度的自信,那么只要把曾经发生过的市场情况拿来测试你的交易系统,你就能确定你的交易系统对市场交易的未来趋势所发挥的作用。这就是我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神剑利器。
在你看来,市场未来的变化会重走过去的老路吗?
市场未来的走势也许会改变,可是不会改变的是人。记得我们刚研发出自己的交易系统,还在对这套交易系统进行测试时,我的伙伴狄尔曼想出一个测试方法:用过去任何一段持有期间来进行测试实践证明:用过去某一年的持有期间去评价交易系统的价值未免失之偏颇,只有了解了系统在任何一段持有期间的获利能力的评估才是客观公正的。
在测试中,我的另一位伙伴马修发现,该交易系统在任何6个月的持有期间,其获利的几率都是90%,任何12个月的持有期间则是97% ,而任何18个月的持有期间则为100% 。该系统在经过7 年的应用之后,其获利率在6个月、12 个月与18 个月的持有期间分别为90% 、99% 与100% 。实话告诉你,我对自己的交易系统深信不疑。